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国韵翰墨书画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文化动态
学者智库
新闻中心
院活动图片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 新闻中心  
我院受邀参加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医药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6日    来源: 国韵翰墨    阅读: 1318

  

    “中医药文化与中国语言文学研讨会”1月16日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召开。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培养服务中医药发展的优秀人文科学人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文学与教育学院共同举办此次会议。会议由文学与教育学院院长卢洪涛教授主持,学院资深教授丁德科、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张金发、北京国韵翰墨书画院执行院长杨光、健康文化研究中心李亚军教授和谭颖颖教授等交流演讲,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医药文化研究、学科专业特色、科教融合赋能等展开讨论,对如何务实培养服务于中医药科技、中医药科技企业与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文科学人才建言献策。


    “培养中医药科技、中医药科技企业与行业发展的科学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丁德科进而说,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围绕这个总要求进行,着力研究各自专业与学生创业就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有关中医药科技、中医药科技企业与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文科学人才。围绕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药学”“中医药专业”,聚焦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是我们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依托著名中医药科技企业,应在“三个结合”“五大能力”上狠下功夫。

   “三个结合”

    专业教学与中医药科技企业培训结合、专业培养与面向中医药科技企业行业的职业培训结合、中医药科技企业为主的实习与就业结合

   “五大能力”

    立足中医药科技与企业行业的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人文素养、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商业意识、熟练的新科技运用能力。


 


    张金发作了题为《香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关系》的报告。他讲到,香文化应是中医药文化的内容,而且是比较特别的内容,我国考古发现公元前6600年的草木灰烬中有香木香草残留,可能是先民用以表达敬天与祈福等的意义。唐诗宋词元曲中提及“香”,无不与读书、礼仪、健康、养生等关联,反映在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研究香文化应是人文学科应有之义。


 


    杨光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文化》的报告。他从北欧、北美、中亚等的中医药文化中心、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心等了解到的情况,讲解了这些机构在当地发挥医疗、康养、养生、休闲等所发挥的人文作用。杨光指出,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助推中国文化走出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成为越来越广的国外民众接受中医药治疗和陶冶性情的珍物。我们应加大中医药文化研究与海外推广,满足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广泛要求。


 


    李亚军作了题为《基于生成逻辑的中医药文化体系》的报告。报告从生成逻辑的角度讲述了关于中医药文化的体系的观点。认为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起码表现在10方面的:济世救人的圣贤情怀,厚德载物的仁者心性,贯通三才的王者格局,知常达变的大能气象,行方智圆的君子高标,胆大心细的干才勇略,精益求精的谦敬品格,推陈致新的优良传统,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生生不息的弘道精神。


 


    谭颖颖作了题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体质养生和健康管理》的报告。她指出,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上具有三大特色,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并且具有和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特禀这9种中医体质类型。这是认识和处理健康养生等问题的根本依据和总纲。报告结合具体实例,阐发了不同体质的养生和健康管理之道。


 


    卢洪涛院长代表学校和健康文化研究中心分别为张金发、杨光、王国伟三位专家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聘书。


 

上一篇: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国韵翰墨书画院尤溪工作委员会成立 下一篇:弘扬伏羲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国韵翰墨书画院郑州工作委员会成立

 

教育培训
慈善公益

版权所有:北京国韵翰墨书画院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8014658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号苏园
邮箱: 351217073@qq.com

法律顾问:向东

技术支持:云联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