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国韵翰墨书画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文化动态
学者智库
新闻中心
院活动图片
 
 
艺术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 艺术资讯  
书法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8日    来源:    阅读: 3647

写书法应追求美好的境界,唯此才能体现书家的才智学识。什么是书家的境界?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人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能够达成评论者、读者和书家的共识,那就是其内容应精美、笔法应精妙、意境应精深,即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人们写书法主要是为了抒发情感,通俗地讲就是想要表达什么。这里就有一个以什么方式写,然后给什么人看的问题。笔者认为,无论以什么方式写,给什么人看,如果能够吸引人、有特色,达到令大多数读者从心灵深处感到震颤,激越、联想、愤恨、压抑等状况:或者让读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巨大感染与冲击,以至达到不能忘怀的程度,这就接近了书法的最高境界。

书家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以及审美鉴赏力和创作力。这种能力来源于长期不间断的学习与思考。有了超乎常人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将自己认真学习、敏锐观察所得到的有意义的东西作为素材储存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在自己的激情和灵感被点燃并且被引爆的那一刻,运用平时练就的娴熟而灵活、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写出脍炙人口以至能够被人们传世的作品。中国古代许多的书家都是如此。当代书家还应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基础,对国学知识也要有较多了解;最后才谈得上能够写出较有文化底蕴的、具有人格修养的、传统技法和时代精神都出类拔萃的优秀作品。

与其他一些艺术不同,书法的艺术表现力不在于技法层面的表现力,真正的书法不靠视觉冲击力打动人,纯粹的书法更在于凝神静气,抚慰心灵,以丰蕴的内涵使人掩卷深思。因此,无论是哪一时期、哪一种方法的书法创作,作者要更注重表达内心感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书圣王羲之既是文的作者又是书的写者,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颜真卿既是文的作者又是书的写者,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苏东坡既是诗的作者又是书的写者。历史上大凡经典的书法,伟大的书法家都是对所写文字最称心如意的心与手相应的情感与艺术展现。所谓“成形容易入情难”。所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让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作者的意图顺着书写的文字或文章的思路继续深入思索。如果割裂了观赏与阅读的审美联系,忽略了书法艺术中文以载道的审美意境的开拓,书法作品的审美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审美内涵就会越来越苍白,审美趣味就会越来越干,从而丧失书法固有的人文精神。书法的创作过程是把美妙的文与字书写成优美的书法,而这一过程是一种艺术美的活动过程。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要把动人的文辞写得点画焕彩,章法得体,书文相应,融古烁今,掠人心扉。只有能打动读者心仪的书法才是好书法。有一点值得注意,创作技法的多样性并不等于书法写成极为离经叛道的涂鸦,这样就失去了书法抒情达意,展示自我,启迪他人的作用。创作技法精巧,意境高深,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与一体,观后令人久久不能忘怀,颜真卿的《祭侄稿》,写的是他内心的悲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岸和刚强,文是情真意切,字是情之所至,即使是所有的涂改也都情感饱满。这样的书法才是最难写的。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的坚守与诠释,单靠“永字”八法是难以书写出中国书法的完整图谱的。

古人重视书法是因为书法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志,书法写不好科举就考不好。当代社会的发展,社会正在告别手写,书法被挤到社会潮流的边缘地带,懂书法的人更少。因此书法作者有责任让更多的人喜爱书法,以弘扬、发展中国几千年来的绚丽文化。然而,有些书法写作者没有经过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洗礼,没有看清楚中国书法的写意性与西方艺术抽象性的区别,也没有经过书法规则和笔墨技法的冶炼,一下子就给自己披上了前卫、超前卫的外衣。其实,他们没有走出迷茫的漩涡,其作品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甚至以丑为美。西方流行的现代艺术思潮多以审丑为主流,不断冲击传统美学,但并没有否定传统美学的价值。艺术上的审丑具有直面现实,促人警醒,逆向思维,震撼心灵,恢复本性等美学价值,我们可以把其理解为是一种透射着美学关怀的审美策略,但是,这样的审美意境并不意味着刻意求丑求怪的书写都可以成为书法的语言表现形式。

还有一些貌似书法而非书法的创作更是无聊,让人觉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东倒西歪,信手涂鸦与天真浪漫,自然无邪是两码事。诚然,艺术的评判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但追求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变的。书法固然需要突破与创新,但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只有站在传统的沃土上才能开出新的花朵,不可能想象抓着自己的头发升空。而中国书法的传统最重“师承”,研习古人的技法,追思古人的风采,是历史文化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书法的超越之路是走进古人再脱离古人,后人对前人的书法成就是在传承中慢慢融会贯通,继承发展。而一些人追求所谓线条的表现力,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抛开传统的笔墨方法,创造一种似画非画、似书非书的模式,以有别于传统的书法。汉字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智慧的古人以自然万物生命体态为依据,发明了汉字独有的象形文字。一音一字独立完整,有着神奇美妙的结字规律,其中蕴含着人类生命形体构成意识,这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文字所不具备的。因此,只有汉字能够一个个稳定的有生命意味的形体,构能具有生命意味的形象。造成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单位。如果离开了生命意味的形象创造、背离了汉字的审美原则,也就远离了书法的本意。丢掉了书法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技巧,毫无根据地改变汉字富有生命素质的造型结构,抽象的线条失去了意象的笔墨生命力。不能用有别于古人的概念简单的用于创新。创新是指在古人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而超过古人。千万不能误以为不同于古人就超过古人了。盲目的创新无异于对书法的自残。实际上是与书法前进的列车脱了节、走了岔路、而这也只能使书法日益走向凋零。写书法,想故弄玄虚、开发一片模糊之地其实并不复杂。东拉西扯、东拼西凑,把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生拉硬拽到一起,在运用一些不为人们所常用的时尚方式包装一番,就算大功告成、杰作出世了。

仍然沉迷在空虚状态、陶醉在舍我其谁的书法作者,如果不能摆脱身在狭缝中而又迷恋一孔之见,只知自我的缠绕怎能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探索,又怎能妄言更有意义的追求?更不要说接近书法的最高境界了。笔者以为,写书法就应该用尽可能规范的汉字,无论繁体或简体,用已经“约定俗感”被公认为真草隶篆书体,用古人传承下来令人不断完善的技巧,来表达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最情深意切的情感。这样才能接近写书法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两会快讯 | 冯远:以优秀的作品助力新时代的文艺 下一篇: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教育培训
慈善公益

版权所有:北京国韵翰墨书画院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8014658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号苏园
邮箱: 351217073@qq.com

法律顾问:向东

技术支持:云联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