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国韵翰墨书画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文化动态
学者智库
新闻中心
院活动图片
 
 
书画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 书画知识  
国画课程简介(魏吉华)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8日    来源:    阅读: 1851

  在中国的古代画论中,没有中国画这个名词。19世纪以来,西方油画、水彩、素描等画种传人中国,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一部分。人们为了区别于西洋绘画,便把传统的中国绘画叫做中国画,简称国画

 

   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曾去国外向毕加索学画,毕加索曾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不了解中国画家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画?最高贵的艺术就在你们中国,你可以在中国发掘。此后,张大千归国三年闭关于敦煌莫高窟,潜心研究临摹敦煌壁画,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他最后成为了享誉海外的国画大师。

 

   在世界上的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其文化都已中断已久,唯有中国文化从古至今连绵不断昌盛繁荣,直至当今,在艺术上显示出一种异样动人的灼灼光辉,照亮了全世界。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古代的许多国画珍品。中国画家无不充满强烈的名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画的分类从狭义上可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科。中国画起源的说法之一是:长期流行书画同源于人皇伏羲氏观天地万物而创的八卦、象形文字,故认为绘画与书法均由此演变而来。由于20世纪20年代初仰韶文化的发现,对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考古学家用碳素测定这些彩陶制作于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间,证明中国画起源早于书法、八卦及象形文字。

 

   儒、道、佛三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三大基石,中国画的哲学核心是道,画即是道。这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哲学本质,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谓教化说,比德说,中和说,文质说,养气说,立身说,无不对中国艺术产生极大影响,而画即是道,更体现了画通于人道。

 

   傅抱石云:“中国美术在与外族、外国的交接上,最能吸收,同时又最能抵抗。最能吸收外国美术对中国画有用的东西。结果是丰富与促进国画的发展,产生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新美术;最能抵抗表现在中国美术在面临历次外国美术的冲击中,从未被代替,反而变得更加强大。在此时期出现了吴昌硕、徐悲鸿、林风眠、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等一大批中国画大家,他们有的借古开今,有的洋为中用,但都坚持写生,重视修养,大胆创新。他们代表了20 世纪中国画的最高水平。

 

   为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国文化艺术的发扬光大,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中国画的推广与普及最应该从少儿国画开始抓起,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每个学生的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使每位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首先,从美术自身的发展来看,20世纪以后,经过文革的束缚后又经历八五新潮大活跃,特别是建国后毛主席提出对艺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倡导,美术的观念和方法趋于多远。通过引导学生对国画的学习,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画的特征,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规律与趋势。

 

   其次,从美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国画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用美术学科的知识来解决与其它学科的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多,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正是要通过美术的学习来获得。进而从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美术对社会生活的贡献,从中学会用美术的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再次,从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未来社会需要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对国画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为持久的情感与态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换起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孩子更需要接受美育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绘画是最受当代小朋友喜爱的,因为它更具象,最容易学习。小朋友学国画并不是都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画家或美术工作者,目的是通过对国画的学习使他们从小就认识美、爱美,起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当然,通过学习也可以培养他们对国画的兴趣,发现和发掘出他们对艺术的潜质和天赋,从而因势利导,使一些人成为未来的画家。在物欲横流、环境污染、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的当今社会,为了更好的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进行美育教育已经至关重要了。

上一篇:不得不收藏的书法落款小秘密 下一篇:画圣吴道子

 

教育培训
慈善公益

版权所有:北京国韵翰墨书画院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8014658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号苏园
邮箱: 351217073@qq.com

法律顾问:向东

技术支持:云联创科